唐诗三百首
推荐 诗文 作者
唐珙

唐珙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18篇诗文

著述

  元代
人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
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直至
方重修宋陵安葬。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唐珙仅有八首诗记载下来。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
  《澄碧堂》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
  《
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
  《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
  《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一生竟短。
  唐珙是没有传记的,于《全唐诗》误收后更流传为“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而八首诗后,已然栩栩如生。
  又“澄碧堂” ,南宋皇宫有此堂;“海岳”,北宋
号“海岳外史”;“文敏”系南宋
谥号;“王逸老”是南宋书法家;而青草湖中“湘君白发”,应是学自其父词“‘斑竹’临江首重回”中之典故,追思故国也。盖追思之人也。

年代考证

  《全唐
》“无考”类诗人中收录一首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原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泰斗程千帆先生一仍其例,以唐温如为唐末人,并著《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此说遭到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反对,其1987年所作《〈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文即专论此事,考订唐温如为元末明初人,资料极为翔实,其云:
  按,唐温如此诗,不见于唐、宋人有关载籍中,连素有淹博之誉的宋人洪迈撰集的《唐人万首绝句》进御本及赵宦光、黄习远的编定本中也没有此诗,自唐至清诸家唐诗选本也未予选录。唯一例外的是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选入此作,见该书卷三十四。最早收录唐氏此诗的是元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题为《过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传中介绍,珙字温如,会稽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赖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其去取亦颇精审”,“故不失为善本”。《大雅集》前有元至正辛丑一三六一年
序,称其“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可知《大雅集》所录诸家,皆为编集者同时代人,又有乡里之谊,所收作品亦当可靠。
唐珙的诗文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

元代唐珙

襄阳米友仁,作画但画意。


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

抒怀   社会   劳动  

元代唐珙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元代唐珙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
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
案头我正理蠹鱼,晴日好风窗几净。

写景   高中古诗   渔人  
© 唐诗三百首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