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推荐 诗文 作者

翻香令

宋代苏轼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注释翻香令:词牌名,创于苏轼,因词中有“惜香更把宝钗翻”,故名。《词式》卷二说“全调只有此一词,无别词可较”。金炉:金属铸的香炉。麝煤:即麝(shè)墨。惜香:珍惜麝香、供香。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重闻:再嗅。余熏:余留的香味。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偷盖:暗暗地盖上。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沈水:即沉水、沉香木。然:“燃”的本字。氤氲(yīn yūn):弥漫的浓烈的香气。嫌怕:厌弃而害怕。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赏析
上片,写灵柩前的烧香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烧香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烧香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注释翻香令:词牌名,创于苏轼,因词中有“惜香更把宝钗翻”,故名。《词式》卷二说“全调只有此一词,无别词可较”。金炉:金属铸的香炉。麝煤:即麝(shè)墨。惜香:珍惜麝香、供香。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重闻:再嗅。余熏:余留的香味。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偷盖:暗暗地盖上。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沈水:即沉水、沉香木。然:“燃”的本字。氤氲(yīn yūn):弥漫的浓烈的香气。嫌怕:厌弃而害怕。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赏析
上片,写灵柩前的烧香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烧香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烧香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注释翻香令:词牌名,创于苏轼,因词中有“惜香更把宝钗翻”,故名。《词式》卷二说“全调只有此一词,无别词可较”。金炉:金属铸的香炉。麝煤:即麝(shè)墨。惜香:珍惜麝香、供香。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重闻:再嗅。余熏:余留的香味。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偷盖:暗暗地盖上。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沈水:即沉水、沉香木。然:“燃”的本字。氤氲(yīn yūn):弥漫的浓烈的香气。嫌怕:厌弃而害怕。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赏析
上片,写灵柩前的烧香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烧香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烧香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26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佚名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爱国    诗经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唐代李白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爱国    叙事    赞扬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唐代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爱国    赞美    送别    述志   
© 唐诗三百首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